【新华日报】岳东:每天和机器、算法打交道是我的乐趣
构建“强预知”“会防御”的智能电网系统
岳东:每天和机器、算法打交道是我的乐趣
早晨8点半到校办公,晚上11点回家,南京邮电大学太阳成集团tyc138院长岳东的生活按照这个节奏不断往复,几乎每天如此。“岳院长,每天和机器、算法‘打交道’,您不觉得枯燥吗?”自1995年博士毕业以来,岳东在自动化领域默默耕耘25年,却从没觉得工作是件辛苦事,“做科研是一种乐趣,把问题研究透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本身就令人身心愉悦。”
一个多月前,岳东作为领衔科学家的“信息物理耦合智能电网的多源信息融合与协同智能控制技术基础研究”项目获得江苏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探索项目立项。在接受《科技周刊》记者采访时,谈及这个项目,原本话不多的岳东滔滔不绝,足足介绍了10分钟。“这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项目,面对现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需要提前对我国智能电网部署,解决相关领域0到1的技术突破。”岳东解释,智能配电网系统中终端复杂,并含有海量的传感器及量测参数,如何处理大数据并从中提取出关键的信息、实现系统的控制与优化是困扰着学界和工业界的难题。为了实现精准判断和应对,研究团队想到在电网中融入人工智能,进而增强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在过去,电网更多采取被动响应模式,而我们设计构建的智能电网具有更强的预知能力和主动防御能力。面对多元信息的广泛融入,智能电网可以像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样,形成自身防御机制,同时可以协同进化,自主学习。”
自1995年开始,岳东和团队不断探索网络化控制、优化控制等自动化领域课题;10年前,岳东转而将研究课题置于智能电网的背景之下。“这实际上只是具体研究方面不同,但其技术方法是一脉相承的。”2005年,岳东团队提出网络化控制中多重网络不确定性的统一表征方法,其论文在谷歌他引数超过1100次,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一致好评;2013年,岳东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离散事件触发机制和相对应的控制策略设计方法,目前已被广泛采用。“正是有了网络化控制理念和技术上的支撑,面向智能电网,我们才可以做更多创新性技术研究。”
自动化领域的很多研究其实就是在不断与机器交互。在岳东看来,做设备、写算法、建装置,就好像培养一个个孩子,“教”它们“做人”,与它们“沟通”。研究者自己的智慧可以通过机器或系统来体现,从而让它们更加智能。“每当我想到这个层面,我就会感到高兴。要知道,我培养的可不是普通‘人’,而是真正可以解决国家需求,为社会做贡献的‘栋梁之才’。”
做科研二十余年,岳东先后赴香港大学、韩国浦项工业大学、日本青山大学、澳大利亚中昆士兰大学、英国布鲁奈尔大学等讲学或做访问研究,见过太多“外面的世界”, 岳东更能感受到祖国发展的蓬勃朝气。“就自动化科研领域而言,我们国家设置了专门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专业学科的引导下,一大批科技人才正在崛起,这对于更好应对国家重大需求来说,是一个好势头。”
2015年,江苏省发改委批准建设主动配电网大数据分析与控制工程实验室。岳东介绍,这个拥有有源配电网全景可视化监控平台和微电网能量管理与控制系统等装置的平台不仅帮助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工作,同时也凝聚了一支技术过硬的科研队伍。面对眼前这些科研领域的新生力量,“资深前辈”岳东也时不时分享自己的科研经验:做科研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心中一定要有目标,要结合实际问题,解决国家需求。“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人会很纠结专业问题,但我觉得专业其实并不存在好坏,科研更不存在冷热。既然选择做一名科研工作者,就要坚定信念,朝着目标前进。”岳东开玩笑说:“希望这些‘后浪’早日把我们‘拍’在沙滩上,这才是‘一浪更比一浪高’。”
本报记者 谢诗涵
文章链接地址:http://xh.xhby.net/pc/layout/202009/30/node_15.html